南洋理工大学金融科技理学硕士(数字金融服务)课程以数据科学、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为基础,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金融科技技能,以应对金融行业的不断变化。学生将深入掌握金融领域的颠覆性技术,包括金融自动化(例如,机器人顾问)、金融密码学(例如,区块链技术)和数字金融服务(例如,金融普惠)。
数字金融服务方向是为对金融科技管理方面感兴趣的学生设计的。选择这一方向的候选人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(如定量专业、商科等)或在金融行业的相关工作经验。
具有良好的学士学位,需要相关专业背景(如量化专业、商科)
具备良好的GRE或GMAT成绩者优秀考虑(不强制要求)
具备至少2年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(不强制要求)
类型 | 总分要求 | 小分要求 |
雅思 | 6 | / |
托福 | 85 | / |
序号 | 课程介绍 | Curriculum |
1 | 金融中的机器学习 | Machine Learning in Finance |
2 | 统计建模基础 | Foundations of Statistical Modelling |
3 | 金融科技概论 | Introduction to FinTech |
4 | 金融科技生态系统与创新 | FinTech Ecosystem and Innovations |
5 | 金融与风险管理原理 | Principles of Fin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|
6 | Python编程 | Python Programming |
7 | Python数据分析 | Python for Data Analysis |
8 | 金融与风险分析 I | Financial and Risk Analytics I |
9 | 金融与风险分析 II | Financial and Risk Analytics II |
10 | 数据管理与商业智能 | Data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Intelligence |
11 | 反金融犯罪与合规 | Anti-Financial Crime and Compliance |
12 | 监管技术 | Regulatory Technology |
13 | 普惠金融与分散金融 |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Decentralized Finance |
14 | 金融科技创业基础 | Fundamentals of FinTech Entrepreneurship |
15 | 金融科技创业实践 | FinTech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|
金融科技理学硕士课程由南洋理工大学物理与数学科学学院主办。该课程以数据科学、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为基础,为学生提供必要的FinTech技能,以应对金融行业不断变化的格局。重点是深入掌握金融领域的颠覆性技术,包括金融自动化(如机器人顾问)、金融密码学(如区块链技术)和数字金融服务(如普惠金融)。选择这一方向的候选人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(如定量专业、商科等)或在金融行业的相关工作经验。
课程设置:金融科技硕士课程为期一年,包含3个学期授课。课程分为两个specialisation:智能流程自动化(IPA)和数字金融服务(DFS)。每学年分三个学段,每7周为一个课程周期(即每个学段分为上下两个课程周期)。所有课程在南大主校区上课,时间为工作日晚上6:30-10:00或周六晚上9:30-1:00或2:00-5:30。该课程共有30个units,包括12个必修课units、12个专业选修课units和6个其他选修课units。必须课程涵盖了金融中的机器学习,统计建模基础,金融科技生态系统与创新,Python数据分析等,选修课程围绕specialisation展开。实践模块从第三学期开始,包括研究项目或者实习项目,学校将协助学生寻找实习机会。学生曾参与的实习公司包括GIC、Grab、Julius Baer、Lumiq、DBS、华侨银行、大华银行、麦格理银行、联昌国际银行等。
就业服务:南大职业与实习办公室(CAO)通过个性化的职业指导、特定行业的咨询、就业技能讲习班和职业体验项目,帮助学生就业。学校与超过3500个全球和本地组织建立了联系,包括跨国公司、中小企业、公共服务部门和机构,会提供实习、社交活动和就业机会每年约有5,000名学生获安排到本地及海外实习,参与他们的学分实习计划。
招生特点:ntu金融科技录取方面沿袭着ntu一贯的对于名校的偏好,录取的案例中肉眼可见的很多top985,211财经院校,以及海本或者合办院校。专业方面也更偏好有定量背景的本科专业。同时新加坡这边对于软背景方面也是比较看中的,偏好有2年工作经验的,所以对于应届的同学要增加自己的竞争力,需要尽量增加相关的实习和科研竞赛了。
班级概况:22fall班级全日制人数有86人,中国学生占比70%-80%,有少数泰国、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学生。